polebug's blog

保持思考|等待|斋戒


  • Home
  • Archive
  •   

© 2025 Polebug

Theme Typography by Makito

Proudly published with Hexo

#7 - 在八月重新出发|202508

Posted at 2025-09-05

当我开始写八月总结的时候,已经是 9 月初了。谁能料到,截止到 5 号,我已经入职新公司满三周了(时间真的过得好快!😱)

八月的前半部分,我每天都好像是在坐过山车,心情随着面试的结果而起起起落落落。

我原本以为,拿完 offer 之后,我可以躺尸一段时间,结果时间上并不允许:8 号我收到了第一个 offer 之后,跟 HR 拖到 18 号入职,但这十天里,我还有其他公司的面试没结束,所以每天还得被面试官拷打一下 😅。

没想到,其余的面试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黄掉了,最后还真是 18 号入职了。

还没准备好复工的我跟爸妈说要回家待一周,想着家里的美食、四果汤、还有老家的朋友们,或许能抚平一下我复杂的心情。

所以,八月底我回了一趟福建,还顺路去泉州玩了两三天,在老家度过新公司的第一个星期,也算是重新出发啦~

在这次复盘中,我想谈谈找工作的体验,大厂和项目方有哪些不同之处,在泉州旅行的快乐片段,以及未来的一些计划。


📍找工作的体感:主打一个“缘份”


我之前在 Reddit 看到一段话:

Real talk: there will always be the element of luck. You can have impeccable credentials, a well-crafted CV and still lose a job opportunity to someone who just happened to be at the right place and time.

找了几次工作之后,我对这个观点深表赞同,出现在对的地方和对的时间真的很重要!

招聘的岗位有成百上千,每段时间放出来的 hc 也都是变动的。“刚好”你最近找工作,“刚好”有个岗位适合你,“刚好”你和几个面试官都看对眼了,“刚好”你和 hr 能谈到满意的薪资,“刚好”你也喜欢这个岗位… 😆 在几波“刚好”的筛选下来之后,能成功的情况也不多了 hhhhh

不管是校招,还是前段时间社招找工作,我的体会都差不多是这样。

校招的话,主打一个“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”。最关键的一点在于,如何让面试官从万千简历中,把你捞起来。简单说就是,“很容易变成分母”,尽管你足够优秀。

有一个捷径就是,大学期间多多实习,多认识各种公司的朋友,他们或许可以直接帮你把简历给到合适的组,这样约面的概率会大很多,而不是被丢进简历池当一条咸鱼。

社招的话,情况会复杂一些,不仅取决于面试本身,还取决于“公司目前需要什么样的人”,以及你的对手是什么样的。尤其是现在一个岗位 n 多个人竞争,招聘公司成为了有主动权的人,有的时候求职者只能默默等消息。

就比如,我这次有几家公司到了终面,最后没发 offer,有一家是因为另外一个候选人可以出海,优先选择了他;还有一家,我和面试官聊的贼开心,最后告诉我,他们综合考虑了一下想招 10 年左右经验的人 ;还有一家问我能不能降薪去深圳… 等等等等,这些都超出了“面试”本身的范畴。

我挂了并不是我面的不好,而是因为“我不是那个对的人”,我出现在了不对的时机或者不合适的岗位。

一开始我还挺焦虑的,“怎么准备得充分还没几个 offer?“。后面逐渐变得佛系 😴 … 一边面试,一边慢慢蹲机会,反正总能遇到看对眼的公司~


📍“大厂”的工作体验和项目方有什么不同?


在「PLOG #5 近日找工作趣事二三则」中,我写到朋友在传授我“大厂的处世之道”,关于占领山头理论,以及如何在扯皮中占据有利位置… 等等等等,虽然我在腾讯时就有体会,重新复习了一遍之后,感觉自己还是学不会这套东西 😅

忐忑入职之后,我发现我在的组气氛还行,没有想象中这么卷。

当然,cex 和创业团队的远程工作体验还是有很大不同的,一个直观的对比就是开会次数 1️⃣。

我在创业团队的时候,一个星期 2-3 次会。而现在,每天就有 2-3 次会 🤣,因为协作的人变多,同步信息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频繁的事,但好在每次都是 15 分钟左右的短会,不会占用太多的工作时间。

2️⃣ 工作时间变得没有那么自由。

以前我可以自由安排什么时间上班,只要把今天的工作做完,老板不会管太多(毕竟大家时区也都不一样)。现在的话,每天得 9-18 点老老实实上班,据说 cex 的电脑都有工时监控,我只能去适应这个工作作息。当然这样也有个好处就是,工作和生活可以切割开,下班的时间很少有人打扰。

3️⃣ 写代码的体验也有许多不同。

在创业团队的时候,我们一般只专注在一两个产品上,从零把它们做好,没什么历史包袱,也没有“屎山”代码。唯一要担心的就是,可能因为市场的变动,产品研发到一半被砍,或者是产品发布之后,没有热度就不维护了。

在大厂似乎没有了这种“生存”挑战,至少不用担心白费功夫了。但是它有另外一个难题:在一个很古老的、已经经手了十几个人的项目上继续开发 🤣 可想而知,这里面的历史包袱,以及每次转手带来的重复代码,有多恐怖。

4️⃣ 对于个人的成长,在初创团队和大公司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。

在初创团队,发展到最后可能会趋近于“全栈”,就是什么技能都会。因为市场在变,团队做的事情也一直在变,很难说固定在做什么领域。像我在 rss3 的最后半年,从链上数据索引转到了 AI 相关的开发。找工作的时候,我也和一些项目方团队聊过,他们通常要求候选人会的东西“多”,就比如我面的是后端研发,但是他们想找 devops + 合约开发 + 后端都会的人。

而在大厂,基本不存在“全栈”这样的岗位,更可能会发展成某个领域的“专家”。在大厂里,做的东西是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,不存在一个后端研发被调去写前端这样跨领域的情况。

除了个人发展的方向不同之外,平台的大小也会带来一些不同的影响 5️⃣。

初创团队这样的小平台,业务承载的量级通常不够大,更关注的是“快点跑起来”,再进行快速地迭代。大厂的业务有许多挑战,但是需要主观能动性,主动去挖掘性能瓶颈或者隐藏的风险点。

总的来说,不管在创业团队还是大厂,都有他们的优缺点,也都有足够多的东西可以去学习~


📍在泉州的碎片 🧩


好喜欢在泉州逛街的两天~ 剪了 vlog,但当时拍的比较随便,剪出来的时长有点短,大概 7-8 分钟,还在纠结要不要放出来(想看的抠 111

坐在开元寺的石板凳上吹风,对着头顶上的光影发呆:

没想到钟楼是个红绿灯路口?

去关帝庙求签,体验了第一次掷杯 😆,问新工作后续的发展,抽到了中平,解签阿姨说稳稳当当,没有什么变动(感觉问了个寂寞)

傍晚去了离市区很近的滨海公园,好多家庭在这赶海,还碰上了螃蟹吃播 🤣 超治愈!

虽然是在东边,看不到日落,但是天空也是绝美!🌇


📍重新出发,这一次能希望有一点点的突破


在七月裁员之后,同期和我一起离职的朋友们并没有去找工作,有一些朋友在创业和自己接活,也有一些朋友通过投资在老家 FIRE 了。

说实话,我真的非常非常羡慕他们。虽然我也通过投资赚了不少钱,但是一直没找到一种稍微稳定的盈利方式,钱像风刮来的,很难持续复利。

我也想创业做点什么,但好像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,总是做到一半就觉得无聊。

以及,我这个人好像很难跟别人产生持久的链接,很难遇到一起创业的朋友。做水晶创业的时候,我甚至连兼职的人都招不到(很难受,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QAQ)。

所以,我希望这一次,我可以有一点点的突破:

做一个可以复利的东西,或者是,做一个有趣的产品

希望下一次裁员,我可以有更多、更主动的选择!加油 ᕦ(ò_óˇ)ᕤ“


以上。

vlog 恢复更新之后,写文字有点拖延症 hhhhh

还有很多想写的话题,之后等我慢慢写!

Share 

 Next post: #6 - 发生了很多“对话”的七月|202507 

© 2025 Polebug

Theme Typography by Makito

Proudly published with Hex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