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lebug's blog

保持思考|等待|斋戒


  • Home
  • Archive
  •   

© 2025 Polebug

Theme Typography by Makito

Proudly published with Hexo

#1 - 新的认知与流转

Posted at 2025-06-21

本文是对于 20250616-0622 的记录与思考

👋 哈喽朋友们,又来到了新的一周!

我这周本想更新 vlog,没想到周五用了 Claude Code 之后,打破了原有的计划,到了周末一心只想写代码,实在是剪不下去本期的 vlog ( ˚ཫ˚ ) 尝试剪视频但失败了,脑子里重复播放:去写代码..写代码..代码..码…

既然这周的 vlog 剪不下去了,那就用文字简单记录一下吧~至于什么时候恢复更新 vlog,老实说我也不敢保证,得看下周的状态呢 ʕ•̫͡•ོʔ 没到下周我也不好说(J人已经放弃计划了,计划赶不上变化)

话不多说,还是来看看我这周发生了什么吧~~~


1: Claude Code - 我一般不吹什么 AI,但它真的太强了

在 claude code 出来之前,我一直比较嫌弃 AI 写的代码,不管是 Gemini-2.5-pro 还是 Claude-4-sonnet,我觉得都觉得不太行。

一是 cursor 中任何一个模型,对上下文理解的能力都一般,在逻辑稍微复杂的情况下,它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,生成的代码比较糟糕;二是让 AI 写代码的时候,它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,我需要不断指正它犯的错,这个交互过程让我很烦,觉得还不如我自己写算了。

被 AI 烦了大半年之后,我觉得确定自己受不了现在这种状态,在这期 vlog 里吐槽了一下,觉得 AI 没办法帮我解决复杂问题,还会影响到我写代码的心流,完全不快乐,所以在下班之后的时间,我打算回归自己写代码的日子,靠自己慢慢去攻克难题。

但是现在,以上问题几乎被 claude code 完美解决了!

被 claude code 惊艳的那个夜晚,我本该早早睡觉了,但当下的我一点都睡不着:

Claude Code

以前我以为,cursor 可能是 AI coding 的天花板了,但我体验 cc 之后,我发现它的代码能力远比 cursor 强很多很多。

首先它的代码设计、上下文理解能力,都比 cursor 提升很多。但我觉得这个不是重点,重点是,它可以自己测试、纠错。

比如,我让它实现一个需求,它会自己拆分需求模块,建立 TODO -> 按照 TODO 依次实现业务逻辑 -> 每次写完一个逻辑,会自己写一个测试 -> 自动运行测试 -> 查看运行的结果是否和一开始的预期有出入 -> 如果有出入,重新修改代码逻辑

我们以前总说,AI 取代不了人类工程师,因为还需要人去审核逻辑,判断最终的结果是否正确。但是现在不同了,AI 自己能对结果进行校验,甚至有的时候它还校验的比我好。

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,claude code 的设计行为非常接近于一个工程师会做的。最让我震惊的是,有一次它写完代码之后,自己 run 了一下,发现日志太多了不方便阅读,然后它说,现在这个日志需要优化一下。

我看到这个细节的当下,感觉非常震撼… 突然意识到 AI 不再是那个死板的,你说 1、2,它绝对想不到 a、b 的工具,现在的 claude code 更像是一个自己会思考、会判断、会检验的“实习生”。

以前我看到那些打着「不会代码也能实现 APP 」旗号的 AI 课,总是嘲笑他们有点割,为了卖课真是啥都敢说,但是 claude code 确实让我看到了一些可能性。


2: 关于潮玩的认知变化

我其实一直不太理解泡泡玛特为什么这么“火”?在我看来,它们就是一些可爱的、但是可有可无的娃娃,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买单呢?

最近被王宁的演讲刷屏,我才意识到潮玩的市场和我的认知是不太一样的,并且潮玩也和普通的商品不一样。

王宁说:

其实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在解决两件事情:一个是满足感,一个是存在感。

大多数的商品都在解决满足感上,要么满足物质需求,要么满足精神需求。

而泡泡玛特、奢侈品、各种小众设计是在解决另外一个问题:存在感,从这些商品中,你获得的是身份、品位、别人的认同等等。

解决满足感的商品都存在一个“困境”,因为它的功能属性,意味着它需要不断迭代功能,市场才会继续买账。

大家可以设想下,假设 MOLLY 的头拔掉是个 U 盘,你还会不会买这么多?
你肯定不会。
因为你每买一个 U 盘 MOLLY,都会琢磨一下,我为什么又买了一个 U 盘?我已经有好几个了,用不了这么多!

用户的需求被满足之后,他很难再次消费。但是,像潮玩这种看起来无用的东西,它解决的“存在感”问题,是一种日常被大众忽视的需求。消费者买的并不是娃娃本身,而是一种“情绪”。

在 这篇文章 中,看到这段话,觉得很贴切:

她消费的是“话题”,是“社交资本”,是“情绪满足”。这些东西,比那个布娃娃本身值钱得多,也真实得多。对于这部分主流消费者来说,Labubu 不是股票,而是演唱会门票。你看完演出了,难道还会因为票根变得一文不值而感觉被骗了吗?

2 万块的 Labubu 是泡沫吗?当然不是,因为对这类消费者来说,Labubu 的使用价值恰恰是“我花 2 万块买了原本 199 元”的娃娃。


3: 看了《当下的力量》,我鼓起勇气,直面内心的疙瘩

这个星期我还在看《当下的力量》,我很喜欢这本书,同时也很喜欢我读这本书的状态,当我跟着书里的话慢慢思考,慢慢感受自己的内心,我逐渐看清那些莫名让我烦躁的、让我抗拒的谜团到底是什么。

这本书的 1~3 章我在 vlog 中分享过,第一章关于思维,第二章关于痛苦,第三章关于时间,它们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「进入当下」,只有进入当下思维才会停止吵闹,痛苦才会不复存在,我们才不会再关注过去与未来。

而在第四章,作者点出了「进入当下」的本质,其实是一种意识转变:

从你在过去中寻找认同感的心理需要,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需要中解放出来。

并且,还需要从不快乐中解脱出来:

你是否怨恨你正在做的事情?它可能是你的工作,或者你已经统一了做这件事,并且你正在做,但是你同时又在怨恨和抗拒这件事。你会默默地怨恨与你亲近的人吗?你是否意识到了你因此散发出来的能量是非常有害的,它会影响你自己以及周围的人?

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,与相关的人谈话,全面地表达你的感受。

这一段话正中我的内心,因为我知道我内心里有一个关于“亲情”命题的疙瘩,它确实让我默默地怨恨,又时不时让我暴躁。又或者是,我为了让自己不再受到伤害,就会不停地抵抗,而这种抵抗其实又加剧了矛盾。

看完这段话之后,我觉得我应该要去找有关的人说清楚,把我的想法、我的感受一一说明,而不是憋着,也不是大吵大闹。

于是我给我爸发去了一段很长的话,关于我对他、对我爷爷的想法。以前在这一方面发生过很多矛盾和争执,在之前的 vlog 里也偶尔提过,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爸对我爷爷过于顺从,而他又不够尊重我的看法,遇到事情从来不问我愿不愿意,常年累月积累的压抑情绪,导致我现在非常抵抗的态度。

给我爸发了一大段话,但他没有回我。我已经习惯了,感觉我爸应该是回避型人格。随他去了。

但没关系,我获得了些许平静。就很好。


4: 关于语言学习的一些记录

周三的时候,我们公司照例有一个分享,这次到了姐姐。

我一直很喜欢姐姐的分享(姐姐是 atlas 的昵称),她去年分享的是「语言和思维是互相影响的」,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,在描述方向的时候,有的人习惯用左右来描述,但有一些人他们从小没有上下左右的概念,只讲东南西北,这两者的思维就会有很大的不同,后者肯定比前者更熟悉这种绝对位置。

这一次姐姐分享的是围绕 Comprehensible Input 的系统学习方法,它是一种从零开始学习语言的体系,核心观点就是:先输入,再输出。

比如像 Dreaming Spanish 这个图:

Claude Code

前 600h 需要不断地听,之后才开始阅读和对话。就像人一开始学说话,在开口说“爸爸妈妈”之前,其实已经能听懂这个词的含义了。

后续想再补补英语,好久没学英语了,感觉已经不知道咋说了 😅


5: 本周生活的简单记录

1️⃣ 白桃的小草又神奇地出现了!

Claude Code

我家一直有个未解之谜——白桃的草到底怎么长出来的?

从来没撒过种子,也没浇过水,去年长过两次,今年下完暴雨之后又长出来了!!

孩子可高兴了,每天都要去阳台吃草 🤣 笑死我了。


2️⃣ 养了发财树一年,它的变化好大呀

去年 6 月左右在拼多多买了一盆发财树,它是长图一这样的,只有两个分支(还天天被猪咪摧残),经过一年之后它变成了图二!

对比起来真的炒鸡有成就感啊!作为一个养植物的手残党,养死过多肉(浇水过多,根烂了)、空气凤梨、仙人掌(这俩因为我担心浇水过多,最后干死了)🤡

我觉得我能养活发财树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它的盆,浇水多的时候,水会自动流出,不会烂根,忘记浇水的时候,有布条从底下引水,稍微续命一下。现在差不多 5-10 天浇一次没问题。

(我还给这棵树取了个名字叫小翠,希望小翠好好活着 🥺)


3️⃣ 体验了第一次普拉提

前几周在路上收到个传单,说他们店在搞活动,88 元可以体验 3 节普拉提课。我想着这个体验活动倒是不错,3 节刚好可以让我判断自己喜不喜欢这个运动,所以就给自己报了一个。

第一次去普拉提是练的肩背,有一个收获是,我第一次知道我的背很厚,是因为肩膀有点内扣,而内扣是因为肩和脊椎的问题,老师带着我做了几轮肩背的拉伸之后,我发现我立马就比以前挺直了不少(虽然第二天又打回原形了 🤣 但起码知道了原因 hhhh)


4️⃣ 常有暴雨

最近总是在下暴雨,天暗暗的,在室内已经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 hhhh 😅


最后,希望大家看得开心!下周再见咯 👋

P.S. 一个小调查,比起视频,大家会更喜欢看文字吗?我感觉视频里表达的内容比较有限,文字可以表达得更完整一些~

Share 

 Previous post: #2 - 2025 上半年的内在对照 Next post: 2025年1月的复盘 —— “神经,我到底要干啥?” 

© 2025 Polebug

Theme Typography by Makito

Proudly published with Hexo